11月11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出1444.42万元,占总成交额4.34%,游资资金净流入668.84万元,占总成交额2.01%,散户资金净流入775.58万元,占总成交额2.33%。
11月11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主力资金净流出627.83万元,占总成交额3.37%,游资资金净流出128.51万元,占总成交额0.69%,散户资金净流入756.34万元,占总成交额4.06%。
过去一年,深中通道开通,珠江口两岸“牵手”,深圳与中山这对“CP”的距离越来越近。从两小时到半小时,改变的是交通通勤的速度,是产业协作的形态,是人才交流的密度,是珠江口融合发展的深度。
流量带来热度,距离改变格局。深中同城时代,作为“东承”深圳的桥头堡、中山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中山火炬开发区与翠亨新区在珠江口东西岸融合互动发展格局中的支点角色也愈发凸显,成为“湾区之心”的最强动力源。
打造产业协作新范式
投资热度攀升
不久前,位于深中通道马鞍岛登陆点旁的产业平台项目——湾区未来科技城正式开园。超20家高新科技企业达成入驻合约,首批8个项目集中签约进驻,涵盖了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医药、高端服务等多个领域。
A股上市公司、广东企业500强伊戈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是首批签约进驻企业之一。该公司副总经理付家良表示:“湾区未来科技城作为深中通道的‘首站’,我们相信可以此为支点,拓展全球市场,持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湾区未来科技城是深中产业互动协作的代表项目之一。如今,在火炬开发区和翠亨新区,深圳企业“加码”布局中山新基地,高端园区迎来考察热潮,现代化产业集群打开协同发展新天地。
在生物医药领域,中山正以火炬开发区和翠亨新区为主阵地,构建“一基地六园区”空间格局,全力打造“湾区药谷”。深中通道开通后,位于翠亨新区的中山生命科学园接待考察团数量倍增,一半以上的落地项目来自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已建成的单体总投资最大的生物医药产业平台,该园区将打造集生物医药研发、成果转化、平台服务、产业孵育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
2024年,中山国家健康基地加速释放“湾”有引力,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中山产业转化基地项目落地火炬开发区。该项目重点关注具有重大临床需求和医疗器械产业的前沿领域,将采用“深圳总部+中山制造”“深圳研发+中山总部”“全球创新+中山转化”模式,促进深圳和中山在创新、转化、制造三个环节的全面对接和高效融合,实现医疗器械产业链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效率最大化。
在光电信息领域,“湾区光谷”从火炬开发区启航,20平方公里的产业空间勾勒出千亿产业集群的蓝图。全国十大电视制造出口商彩迅工业、全球重要“光显融合”模式探索者洲明科技、LCOS芯片国产替代高科技项目芯鼎微等等一大批来自深圳的高端项目落地,争先抢滩“湾区光谷”投资机遇。
伶仃洋畔,更大的空间在这里打开。2024年11月,总面积超66平方公里的深中经济合作区综合规划项目启动招标。未来,深中经济合作区将结合深圳“20+8”产业发展需求,以及中山“十大舰队”产业发展布局,携手共同培育电子信息、健康医药、新能源等若干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未来,一幅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产业链相互深度嵌入,产业协作基础厚实、产业分工精准有序的产业发展图景将在这里铺开,为大湾区产业“强链、稳链、固链、补链”和一体化融合发展提供样板示范。
重大科创平台崛起
释放“湾”有引力
深中通道通车后,珠江口东西两岸创新要素加速流动。在此背景下,作为中山科创“领头羊”,火炬开发区和翠亨新区联手推动一批重大科创平台崛起,深中创新一体化向纵深处行进。
去年5月,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挂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第5个分中心。接入“国字号”平台,翠亨新区成为湾区创新格局中的一个重要支点。
同期,中国广核集团中国南方原子能科学与技术创新中心(下称“中广核南方中心”)基地首栋实验厂房封顶。未来,通过中广核南方中心,翠亨新区将进入大湾区乃至全球清洁能源产业的“朋友圈”。
“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在空间光学、海洋光学、医用光学、太赫兹技术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与深圳市高科技产业集群发展高度契合。”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研究院与多家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为中山光电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舞台。
科技创新,归根结底要依靠人才。去年,翠亨新区马鞍岛正式被命名为中山国际人才岛,获得包括特别赋权支持、补贴奖励升级、港澳平台支持、深中融合支持、外籍人才优待等五大方面的集聚人才专属政策。全省首个深中留创园现代服务业专业园也正式落成,深中两地海归科创孵化事业有了更广阔的平台。
人才的流动对深中“软联通”提出更高要求。深中通道开通前后,中山市首台深圳医社保自助机在翠亨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上线,深中两地先后实现公积金互认互通、医保享同城待遇,推进633项政务服务事项深中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深中人才跨城就业、创业更加高效便捷,“跨市无感”日渐成为现实。
当前,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深中同城进一步的深化探索,也仍在继续。“东承”桥头堡打头阵,中山征程万里,风正劲。
采写:南方+记者 杨慧荣 雷海泉
【编者按】
2024年,大桥飞架,“超级流量”涌入,新时代的机遇之光照进中山。珠江口东西两岸重构交通网络、搭建创新走廊、再造产业版图、厚培投资热土、引领文旅新潮,深中一体化领跑区域协同发展,中山走向更大的湾区舞台。
即日起,南方+中山频道聚焦中山过去一年在交通建设、文旅融合、商业消费、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民生福祉等维度的新变化,推出“2024中山答卷”系列报道杠杆炒股怎么收费,敬请垂注!